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1的文章

常見的實驗設計方式+quasi-experimental design

圖片
 Source: https://www.yongxi-stat.com/experiment-design/ 本篇主要的目的為介紹目前常見的實驗設計方式,釐清每個實驗設計方式的使用時機點,避免採用不適洽的實驗設計方式,影響研究結果推論的可信度。 在量化研究中,基本上研究者須根據過去文獻研究或其所秉持的信念,推導出具有邏輯性的研究假說(hypothesis)與研究架構,同時亦需設計可回應研究假說的實驗設計(experimental design),進而採用適合的統計分析方法,分析研究結果,藉以驗證研究假說的支持與否。所以 首先, 實驗設計需要符合三個 基 本原則 : 1、  可複製性(replication) :即當後來的研究學者採用相同的實驗設計,應可獲得相似的研究結果,但近期有許多科學研究結果被發現不具有可複製性,為近期常被學術界詬病的部分。 2、  隨機性(randomization) :為了增加實驗結果的客觀性與可信度,通常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,研究者會採用隨機化的方式,例如選取研究參與者或呈現實驗刺激材料等方式,藉以提升實驗過程與結果的客觀性。 3、  區集性(blocking) :同樣為了增加實驗的客觀性,可協助研究者區分不同實驗操作的流程。 其次, 實驗設計中的 變數 至少需包含: 自變數(independent variable, IV) 和 依變項(dependent variable, DV) ,作為推測實驗結果的「因果關係」,然而在此因果關係中,可能存有其他無法控制的因素,影響實驗的結果時,通常會納入 控制變數(control variable) 加以控制實驗情境,以確保最後所獲得到的實驗結果為研究者操控的部分,同時亦可保持實驗環境的一致性。 再者, 實驗設計的分組 ,通常分為 實驗組(experimental group) 與 控制組(control group) ,實驗組顧名思義為接受實驗操弄的組別,控制組則無接受任何實驗操弄,所以研究者可透過比較兩組之間的差異,作為實驗操控結果的呈現。 最後, 實驗設計的三種 設計 類型 : 1、 前實驗研究設計(pre-experimental design) :未具備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比較,或未具備前測後時間點的測量。 (1)、 單組後測設計(one-shot cas...